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的人(代后记)
韩丙权
诗曰:
千年巨变何时起,
归去来兮非自知。
阡陌乡愁烟几缕,
耕锄事业见依稀。
族群带断不堪问,
老幼迷离斜影只。
焦虑材魂无是处,
“三农”再造要答题。
多年以来,面对潮水般涌入城市的农民,面对一家一户碎片化的农业,面对日趋老去的农村,人们时常发出这样的疑问,当14亿人口的大国,城市化率达到80%的时候,应该拥有一批什么样的农民?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农业?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农村?而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,在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紧迫而浮躁的小环境之下,关心的人们如何切入、如何起步、如何推进?时常困扰着大家。我曾集中全部的能量和智慧搞过一次调查,并且形成了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建议,但是由于不被更多人认同,胎死腹中,束之高阁。直到我有幸担任了科协主席,更有幸与姜大光老师相遇、相识、相知、合作之后,我自感找到了切实的答案,旋即开启了探索之旅与战斗征程。因为姜大光是一个卓越的农民,是一个勇敢的农业专家,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企业家。
记得我与大光老师相遇是在我担任科协主席职务后的第一个星期,我悄然的坐在教室后排旁听了他给农民的讲课。印象最深的不是他讲授的内容,而是与课农民聚精会神的听讲坐姿和井然有序的2个小时的课堂。我感受到他和他的课是农民急迫需要的,这很珍贵。当天晚上我放下任何事物,直奔他下榻的宾馆,以看望为名和他探讨“三农”。结果,一个习惯于早睡早起的专家被“胁迫”谈到了深夜,在我离开关门的霎那间他已入睡。而我这个习惯于晚睡晚起的干部,回到家仍不能入睡,迅速的认真的在脑海里梳理之前的谈话,想到了更多需要再交流的问题。不能再睡了,必须在他早晨起床时继续交流。6点钟我敲门入室直接告白、直接发问。当然,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,我决定把他死死的绑在科协、缠在凌源,一定要去努力地实践一些东西。更为幸运的是,我的想法不仅得到他的支持,而且也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。4个月之后我们开始了“科普惠农‘双减增效’试验示范”,9个月之后,我们又开始了“辽宁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凌源示范工程”。我们一起取得了很多农民的拥护和信任。虽然这于他并没有多少特别,而于我将是伴随余生的荣耀,姜大光是我的贵人!
大光是农民出身,少时因家境窘迫,初中毕业即返乡务农,然而英雄难论出身,小小年纪的他把地种的愈来愈精。几年以后,又能从一点一滴开始帮助乡邻,在风雨泥水中,在亿万年沉淀的黑土地上,他成为了既有爱心又有实力的种植达人。在我了解和体验之后,曾赋诗以记:
弱冠家贫四壁徒,
蓑衣渠垅育餐蔬。
陌间廿载春秋峻,
商贾稼师惊世出。
大光是农业专家。以东北的幽默可释之为“学通了法律的厨子”。他善于在生产实践中总结,敢于在生产实践中传播,而实践又回报给他更加深刻又实用的认知。在种植技术之外,他更拿手的是利用现代信息工具,努力地扩大技术推广范围,若干年来,他从编印小册子,到编写手机短信,到主持电台农业“110”,到策划出版贺年技术挂历,直到今天成为10几万粉丝的农业技术快手主播,当然他更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电脑制作课件,可以说他玩转了所有时尚媒体,在我所知的范围内,这样的农业专家仅此一人!更令人可敬的是,他一直坚持工作到田间地头,时常站在农业大学的讲台之上,并且经常性组织有进步潜力的农民集中游学。我曾有幸观摩过一次他组织的游学,并也赋诗以记:
盛夏游学聚北京,
林荫雨润酒香浓。
陵湖夜泊心声远,
篝火桑樵伴技行。
大光是企业家。我曾戏称他“狡兔三窟”,在深邃的辽中大地,一处农业投入品体验中心,一处物流仓储基地,一处办公大院都是他的家,“为耕者谋利,为食者谋福”分别写在三处“宅院”的醒目位置,时刻提醒他和他的团队想要做什么和正在做着什么。在他的不足百人的工作团队中,居然有4人跻身全国“百强”,而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百强第一。他和若干优质肥料厂家是“同谋”,和若干农业科研院所是“好友”,和成千上万的农户是“亲戚”,他在努力帮别人赚钱的同时,完成了资本积累,建立起了稳若磐石的工作平台。据说他对他的团队管理很严,但我深知这一定缘于他对“三农”的深爱!写至此,我当然又要赋诗以记:
电闪雷鸣云作雨,
涡旋热浪气成风。
大光今日得风雨,
或赖半生风雨行。
毫无疑问,我非常艳羡大光的成就,但我更加艳羡长期以来他所获得的来自同道以及社会的认可。他夜以继日拼搏出的业绩和事迹,除了常见主流报刊杂志,还多次在辽视、央视声名远播。他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,其中“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”、“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2018年辽宁好人”最能体现他端正的“三观”,他是全才,是永远的学习榜样!
版权所有: 沈阳市大光农业服务中心官网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沈阳 辽ICP备2020011854号